一、鵪鶉蛋怎么樣付出鵪鶉
必須要受精的,可以讓母雞孵蛋,如果沒有,那就買小型孵化箱吧
二、怎么養鵪鶉??
鵪鶉養殖法
鵪鶉原是野生鳥類,主要在我國東北部繁殖,天冷時飛到南方過冬。鵪鶉溫馴可愛,可以人工飼養。養鶉比養雞有更多的優點:飼養設備簡單,占地面積小,管理方便,吃食少產蛋多,蛋的營養比雞蛋高3-5倍。
鵪鶉的肉和蛋不僅是美味可口的上等菜,還是名貴的滋補品,有“動物人參”之稱。本草綱目記載:鵪鶉具有“補五臟、益中氣、實筋骨、耐寒暑、消熱結”的作用。鶉蛋富含卵磷脂、激素等,對發育不良的幼兒及婦女貧血、胃病、肺病、神經衰弱、糖尿病、婦女產前產后病癥等都具有一定的療效。
鵪鶉的飼料以玉米、麩皮、碎米、豆餅、魚粉為主,配以青料、多種維生素、礦物質添加劑,組成混合飼料喂養。飼料以濕料為佳。如喂干料,要保證供給水分。
鵪鶉的繁殖要掌握好選種、交配、留蛋、孵化四點。選種應在母鶉開始產蛋三個月后,挑選產蛋力強、體格健壯的。公鶉在其性成熟后半年,挑選健壯活潑,鳴叫聲高的。公母鶉的比例為1.2—3。
種鶉以單籠飼養為好。交配時將公鶉放入母鶉籠內,待自行交配后捉出即可。每隔3—4天交配一次,配種以春季3—4月,秋季9—10月最佳。交配后5天開始采蛋。
種蛋要選擇大小適合(每只蛋2錢以上),外形好看,蛋殼以大理石色或白底藍花紋且有光澤者為理想。貯放種蛋不要疊放、震動,溫度保持在10—15度,保存時間不超過七天。要防止蚊蟲叮咬。
孵鵪鶉同孵小雞相仿,孵化期為17天。種蛋經高錳酸鉀溶液逐個漂洗消毒,晾干后,用自制孵化箱孵化。也可用鴿子或抱窩母雞代孵。一只母雞一次可孵20—25個蛋。出雛前兩天,將蛋用38—39度的熱水泡1—2次,以利出雛。
用自制孵化箱孵化,初溫36度,一周內漸增至38度,濕度60—70%,每晝夜翻蛋二次。12天后調到孵箱下盤,上盤換新蛋。入孵后第4天驗棄無精蛋,第12天驗棄死胎蛋。孵化后期注意晾蛋,晾至蛋殼貼在眼皮上微感涼意為止。
翻蛋的做法是:從蛋盤的一側拿出1/4的蛋,把剩下的依次滾過來,再把拿出的蛋放在蛋盤的另一側。動作要輕、穩。第一次翻蛋一般在入孵后12小時,以后早晚各翻一次。雛鶉出殼前一天停止翻蛋。
驗蛋的方法是:在小木盒的一頭中央開一個直徑為1厘米的小圓孔,內安一只60支光的燈泡,將種蛋靠近圓孔即可檢驗。
保溫是提高成活率的關鍵。出殼雛鶉一周內溫度應保持在36—38度,四周內逐漸降至24—22。如發現雛鶉打堆,要提高溫度,并慎防壓死。如雛鶉散于保溫箱四壁,說明溫度過高,應立即降溫。
雛鶉出殼后30小時,待體內蛋黃完全吸收后開食為好。每周應喂雞蛋黃為主的飼料,配以少量玉米、優質麩皮、嫩菜葉(搗爛),以及抗菌素。以后改用幼鶉混合飼料,要少喂勤添。切忌喂粘性飼料,同時做好衛生工作。
幼鶉長到30日齡時,可轉入籠內飼養。由于鵪鶉慣于跳躍,為防止頭部撞傷,籠頂要用布蒙。多層立體式飼養籠,應以單籠聯立為好,上下兩層相距20厘米,便于打掃清洗?;\的位置不可隨意移動,以免影響產蛋率。
成鶉應喂切細、搗爛、不粘嘴的混合飼料。飼養中不能隨意換鵪鶉已吃慣的某種配方,以免引起消化不良,影響產蛋。如需改換,要逐漸過渡。飼養鵪鶉應每天喂5—6次,從早晨5點至晚上8點。
雛鶉經精心飼養7—8周便開始產蛋。為提高產蛋率,全天維持14—16小時光照為標準。室溫以20℃左右最為佳。因此夏天要開窗通風,灑水降溫;冬季要生爐子保溫。
鵪鶉抵抗力強,只要做好衛生防疫工作,一般不會發?。孩亠暳弦迈r,配方需合理,不喂帶毒飼料;②鶉舍勤打掃,食具、籠子常用漂白粉水消毒;③飲水要清潔,在飲水中添加抗菌素,增強抵抗力;④發現病鶉及時隔離或淘汰。
每周用炒焦的混合飼料喂一天,可以防止消化不良和胃腸炎發生。一旦發現積食和便秘時,
立即停止飼喂,分別以番茄汁、蓖麻油灌服,可獲滿意效果。如發現拉白痢,可在飼料中拌和萬分之二痢特靈治療。
三、鵪鶉和雞那個容易孵化?
鵪鶉蛋比容易孵化
四、鵪鶉蛋不要溫度也可以孵化嗎
鵪鶉蛋不要溫度也可以孵化。
①利用母雞孵鵪鶉蛋,但每次只能孵7~8個蛋。
②母雞孵蛋,要挑選體型適中的母雞,使其孵化20~30個蛋,幼鶉出殼后要立即取走,這樣可連續孵3~4窩。
③、把蛋放在一堆暖和的棉花或毛里,放在溫暖的地方,效果一樣。
鵪鶉蛋又名鶉鳥蛋、鵪鶉卵。鵪鶉蛋被認為是“動物中的人參”。宜常食為滋補食療品。鵪鶉蛋在營養上有獨特之處,故有卵中佳品之稱。近圓形,個體很小,一般只有10g左右,表面有棕褐色斑點。鵪鶉蛋的營養價值不亞于雞蛋,有較好護膚、美膚作用。鵪鶉是一種生性膽怯的鳥類,不喜結群互動,而喜歡成對活動于開闊且有植被覆蓋的平原、牧場、農田等環境。該物種生性膽怯,體形較小且偽裝色很好,常常潛伏在農田、草場的植物基部,極難發現,受到驚嚇后會尖叫著從藏身處直飛而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