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河南黃顙魚養殖基地
黃辣丁又名黃顙魚,黃骨魚,硌牙。是鲿科、黃顙魚屬一種常見的淡水魚。體延長,稍粗壯,吻端向背鰭上斜,后部側扁。頭略大而縱扁,頭背大部裸露。吻部背視鈍圓??诖?。眼中等大。在河南的叫法為硌牙。在中國分布于珠江、閩江、湘江、長江、黃河、海河、松花江及黑龍江等水系。
2. 湖北黃顙魚養殖基地
黃骨魚原產于長江流域,現分布于各大淡水湖泊中。
黃骨魚指的是硬骨魚綱鲇形目鲿科黃顙魚屬中的魚。它們的體型長而粗壯,頭部、嘴巴和眼睛都比較大,背鰭則比較小。它們的背部顏色是黑褐色,腹部的顏色則是淡黃色。黃骨魚生活在淡水中,在我國長江、黃河、松花江等流域中有分布,在俄羅斯、越南、朝鮮、老撾等國家也有。黃骨魚是雜食魚,可以吃動物也能吃植物。
3. 黃顙魚的養殖與管理
黃顙魚屬鯰形目,黃顙魚屬,俗稱黃刺魚、黃臘丁、黃姑魚等.
、單養
1、池塘選擇與清整消毒:選擇水質良好、水源充足、無污染的魚池,面積2-10畝,池塘水深在1.5m-2.5m,配備增氧機等機械設備。 清除過多淤泥(池底淤泥不超過10cm),在陽光下曝曬數日后,再進行清整消毒。放養前10-15天,每畝用生石灰50-75kg或漂白粉7-10kg溶解化漿全池潑灑。施用經過發酵的有機糞肥l50~200kg/畝,培肥水質。
2、魚種放養與品種搭配:當年3-4月,放養規格一般為20g/尾以上,放養密度一般為2000-3000尾/畝。放養的魚種要求規格整齊、色澤鮮艷、體表光滑、無病無傷、鰭無殘缺、體質健壯,魚種放養前,用3-5%食鹽水浸洗10-15分鐘。半個月后搭配花白鰱的夏花魚種,花鰱1000尾/畝,白鰱3000尾/畝。
3、餌料投喂:黃顙魚是雜食性、以動物飼料為主的魚類,可采用鮮活的動物性餌料飼養,如小魚、小蝦、畜禽下腳料、螺蚌肉等,也可投喂豆餅、花生餅、麩皮等?;蛸徺I全價黃顙魚配合飼料進行投喂。投餌采取“四定”原則,日投餌兩次,5月以前按魚重量2%至2.5%投喂,6月至8月水溫高,黃顙魚正處于生長旺盛的高峰期,可按魚體重的4%至5%喂料;9月以后水溫逐步下降,精飼料的投喂量逐步減少,并根據魚類的攝食、天氣變化的情況靈活掌握。
4、水質調節與病害防治:黃顙魚對水質的要求較高,要保持水的透明度35至45厘m,PH值6.5至8,在5、6月份每月注水1次,每次換入新水30cm;6~9月份每半個月換水1次,每次換水l5cm左右,保持水深在1.2~1.5 m。定時開啟增氧機,增加水中的溶氧。堅持“以防為主、防治結合”的原則,開展病害防治工作。定期使用生石灰、漂白粉或其它藥物消毒,殺滅池塘中的細菌、病毒和其它病源微生物。 黃顙魚為無鱗魚,對藥物較為敏感,敵百蟲、硫酸銅等藥品應慎用。
二、套養
?。ㄒ唬?、套養是目前黃顙魚成魚養殖的主要方式。其具有以下幾個優點:一是可以攝食池中魚類殘餌、小雜魚、有機碎屑等,可提高魚池凈化能力。二是黃顙魚攝食水體中的大型寄生蟲,可以減少魚病的發生。三是在不影響主養品種產量的基礎上,每畝可增收黃顙魚20kg,畝增效益在100元以上。
1、成魚池套養。養殖四大家魚的魚塘和主養吃食性魚類等魚池都可以套養黃顙魚。魚池面積2-30畝,水深1.5-2.0m,一般每畝放黃顙魚40-50尾,規格3-4cm,每畝可增收10kg左右。
2、成蟹池塘套養。蟹池中套養黃顙魚,可以充分利用蟹池中餌料生物資源。一般蟹池面積30-50畝,水草覆蓋率在50%左右,在蟹種放養后,畝放3-5cm黃顙魚,30-50尾,可畝增收8-10kg。
3、大水面套養。一般每畝放黃顙魚40-60尾,規格3-4cm,可畝增黃顙魚10-15kg。
?。ǘ?、套養注意事項:
1、保持水體有較高的溶氧。
2、保持合理的放養密度和規格。
3、套養黃顙魚后不適宜套養其他的肉食性魚類;淡水沼蝦、淡水螯蝦的養殖池塘中不宜套養黃顙魚。
4、套養過程中,注意黃顙魚的攝食生長情況,如生長規格過小,需適當補放小雜魚蝦或投喂人工配制的專用餌料。投喂人工餌料時,先喂主養品種,后喂黃顙魚。
5、蟹池中套養黃顙魚,蟹池中必須保持充足的天然餌料,也可事先在蟹池中每畝投放螺螄300-400kg以及部分懷卵的鯽魚、抱卵青蝦,讓起自然繁殖,供河蟹、黃顙魚自由攝食。
4. 黃顙魚的養殖方法
網箱可養黃辣丁
利用網箱養殖黃辣丁,首先需要選擇在背風向陽、水深4米以上的庫灣、湖叉、河道等水域安置網箱。網箱的制作安裝方法是采用3×3聚乙烯結布網,規格為長3米,寬3米、深1.6米或長4米,寬4米、深1.6米;外層網目3厘米,內層網目1厘米。網箱用毛竹做漂架,采用錨繩固定法,成“一”字或“品”字型排列。如果放養尾重25克的魚種,放養密度為100尾/平方米,如果放養尾重50克的魚種,放養密度則為70尾/平方米。魚種入箱前,需用3-5%的食鹽水溶液浸浴10-15分鐘。
具體投飼應視天氣、水溫、魚的活動情況而靈活掌握,一般日投餌量為魚體重的5-8%。投餌次數為每日兩次,即上午和傍晚各一次,每次投餌量以1小時內吃完為宜。根據黃辣丁夜間覓食的習性,傍晚投餌量應占60%,上午投餌量占40%。投餌應遵循“四定”原則。
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上,要求每隔7-10天洗刷一次,每天清洗飼料臺一次。為防止破箱逃魚,每天應認真觀察、檢查網衣有否破損、滑節,如有應及時修補。為讓黃辣丁正常攝食,應在網箱上覆蓋遮陽網。
5. 黃顙魚養殖品種
青椒魚的品種為黃辣丁魚、鯰魚、草魚還有鱸魚等。青椒魚的特點是顏色碧綠,與以往傳統做法有很大的區別。味道清新、鮮嫩、可口、滑而不膩。下面說說青椒魚的做法:主料:青椒魚可以選用草魚、洄魚或者鱸魚。個人認為,鱸魚做出來的青椒魚最是味美。 輔料:鮮青辣椒、鮮花椒、食鹽、味精、植物油、蒜蓉、生抽等。 青椒魚的做法:
1、鱸魚宰殺,去腮、鱗、魚腹掏空,洗凈,鹽水與水淀粉腌制5分鐘,然后加入味精上鍋清蒸。
2、蒸好的鱸魚放到一個器皿中。
3、炒鍋里倒入植物油,鮮青辣椒切成小圓段,與花椒、蒜蓉一起進鍋煸炒,爆香趁熱倒入盛魚的器皿中,刺啦一聲香味就爆出來了
6. 黃顙魚工廠化養殖
1、一般情況下,黃骨魚的養殖期為12-13個月左右,具體時間取決于養殖地區的氣溫、飼料配比、魚群搭配。
2、如果是比較溫暖的南方地區,養殖期一般為12個月左右,如果是比較寒冷的北方地區,養殖期一般為13個月左右。
3、如果養殖的黃骨魚全部為雄性魚,養殖期一般為10-11個月左右。
4、黃骨魚對于飼料中的蛋白質要求較高(飼料蛋白質要求在35-45%左右),如果投喂飼料的蛋白質含量合適,生長速度相對要更快。
7. 黃顙魚好養殖嗎
1、一般情況下,黃骨魚的養殖期為12-13個月左右,具體時間取決于養殖地區的氣溫、飼料配比、魚群搭配。
2、如果是比較溫暖的南方地區,養殖期一般為12個月左右,如果是比較寒冷的北方地區,養殖期一般為13個月左右。
3、如果養殖的黃骨魚全部為雄性魚,養殖期一般為10-11個月左右。
4、黃骨魚對于飼料中的蛋白質要求較高(飼料蛋白質要求在35-45%左右),如果投喂飼料的蛋白質含量合適,生長速度相對要更快。
8. 江西黃顙魚養殖基地
江西為內陸省份,溪流淡水魚有草魚、鰱魚、鳙魚是傳統魚類為主,鱸魚、鱖魚也比較多。還有烏魚、黃辣丁、鲇魚等。野生鯽魚非常多。放養還引進了鯧魚。
歷年調查表明,江西溪流魚類有170余種,約占全國的21.4%(淡水魚)。
9. 黃顙魚養殖視頻
炸黃骨魚的家常做法
1.黃骨魚處理干凈。
2.用1勺料酒與少許鹽將魚腌漬5分鐘。
3.調料備好。
4.青紅椒洗凈切塊備用。
5.鍋中下油燒到冒青煙時,下魚煎(這樣的話魚才不會粘鍋)。
6.將魚煎至兩面黃色。
7.然后下姜蒜花椒爆香,在魚身上淋1勺生抽,半勺老抽。
8.加水沒至魚身開始煮,其間加少許白醋去腥,適量鹽調味,適量白糖。
9.當鍋內湯汁剩下無幾時,下青紅椒與蔥段稍燜一下,加少許雞精與白胡椒粉即可關火。
10. 黃顙魚養殖現狀
養十畝黃骨魚的利潤78萬元。
(1)產量:黃骨魚的存活率較強,投20000尾黃骨魚,大概可存活19000尾,而黃骨魚的體重一般在5兩時便可出售,所以一畝黃骨魚的產量大約在9500斤。
(2)出售價格:黃尾魚的市場價約12/斤,按照5兩出售,一畝黃尾魚可賺約114000元。
(3)利潤:除去成本約為36000元后,養一畝黃骨魚的利潤約為78000元。費用、鉺料成本、人工成本等構成,但黃骨魚價格在市場上只增不減,養殖效益頗為可觀。
11. 怎樣養殖黃顙魚
第一步:清塘消毒
干塘、清淤、曬塘是很有必要的,以暴曬后裂口有2-3公分為佳。曬塘能提升底泥氧化性,有效的將底泥中的有害物質進行氧化,并釋放出營養鹽,其對池塘底質改良和肥水效果明顯。
清塘:是使用消毒藥物、太陽照射等方法,把池塘野雜魚、雜草、蝌蚪等公害、寄生蟲、細菌、病菌基本清除,從而有效提高養殖水產品的質量和產量。
清塘消毒的常用方法比較多,有生石灰、茶麩、漂白粉、巴豆、清塘劑、清螺先、菊酯類等等,根據魚塘是自身情況不同,使用不同的方法。
這里介紹一種廣東比較常用的、對黃顙魚魚苗開花比較高效的清塘方法:
(1)、干塘消毒:排干水或留水深5~10厘米,每畝用40~55公斤的生石灰(或用漂白粉)全塘均勻潑灑消毒。
(2)、若塘底的螺特別多,則用“清螺先”殺之。由于螺好氧大,導致水質氨氮居高不下,再者,螺是很多寄生蟲的中間寄主,所以開花塘螺不能太多。
(3)、第二天,注水滿至1米-1.3米。進水是一定要用密網隔開進水口,以防雜質、公害等進入。
(4)、放花前3天,用25-30斤/畝的茶麩浸泡半天,將浸泡出來藥水全塘潑灑(茶麩渣倒掉),并開啟增氧機。這樣可以達到再次消毒水體的蟲菌等公害而且達到肥水的效果。
(5)、解毒:用菌毒速消等全塘潑灑,既高效解毒,也能爽水。
第二步:肥水培藻
培水乃魚苗開花豐收關鍵,這一點我們是不可忽視的細節。開花培苗是很精細工作,充分了解自己魚塘的底泥特性、外界水源條件、氣候及天氣變化、養殖品種等等,才能有效的制定培水方案。
1、培水的目的:
(1)、是為了培出藻類保護池底(不讓陽光曬到池底)和建立良好的氮循環,使水有凈化能力和富含溶解氧。
(2)、是為了培出以藻為生的浮游生物為苗及水蛛提供全價的生物餌料。
(3)、是為了培出有益菌,以減少有害菌的產生及有效防止魚花病害的產生。
(4)、是為了培出藻遮擋陽光,為喜靜畏光的黃顙魚苗健康生長。
2、影響肥水的因素:
(1)、藻種:肥水的藻類必須健康,品種齊全且相互平衡;
(2)、肥料:肥料營養均衡,速效肥與長效肥都得施夠;
(3)、陽光:沒有陽光植物無法生長。
(4)、水體敵害生物少,pH值、水溫等環境條件要合適。
3、如何培水
上一段我們講,用生石灰(漂白粉)清塘后第二天注水,再用茶麩水消毒,作用除了消毒也能肥水。根據魚塘和天氣等因素,再作相應調整。
放苗前施有機肥和活菌產品都可。按照一畝塘一米水深計算,根據池塘的肥瘦程度,快速肥水產品可選取以下任一種方法:①5-20斤尿素或碳銨加2-5斤磷肥,再加1-3斤復合肥;②1.5-2kg單細胞藻類生長素(簡稱單胞藻)加2-3斤復合肥;③芳草藻種+芳草水美+氨基酸;
放苗前一定要檢測一下水質,pH太高不行,這是很多客戶容易忽烈的,一般水質晴天,下午,水質濃綠或者清綠的pH會比較高,需要注意,輕微超標的比如最高去到8.5,可用發酵乳酸菌+腐植酸鈉調節,嚴重的比如超過9.5,就需要特別小心,可以考慮降堿處理。
4、肥水和穩水
腐植酸鈉:遮光,穩水,防氣泡病,好東西,注意不要用太多會缺氧。(1)、高溫天氣,塘底淤泥多的老塘:進廋水,廋水開花;用腐殖酸鈉穩水,能有效減少魚苗的氣泡病的發生。
(2)、對于低溫陰雨天,最好肥水開花;用藻種+水美+氨基酸肥水。
(3)、對于高溫晴天,無論新塘或者老塘,先適當藻種+水美+氨基酸肥水,在用腐殖酸鈉穩水
(4)、若是持續的陰雨天,塘底淤泥多的老塘:①持續陰雨天,直接肥水;②從陰雨天開始轉晴,則多開增氧機,注意穩水,調節PH值,使用發酵的乳酸菌及腐殖酸鈉。
5、堆青草穩水經驗
堆青草堆的作用:①穩水作用突出,培育出的水質穩定而且清爽;②培養各種微生物如輪蟲和枝角類,供魚花攝食,減少餌料投喂,并且魚花快大;③穩定pH,極大的減少氣泡病發生的概率和危害;④注意青草可能容易招惹蜻蜓等蟲卵,蟲卵繁殖茂盛也會成為魚花的天敵。
關于堆青草堆的幾點要求:①草一定要青,不能是枯草;②選擇使用的草盡可能的長,短草效果稍差;③要捆成一捆,不能散放;④定期翻一翻,一般一個星期翻一次;⑤腐爛后撈出和更換;⑥要適量,不能太多。
第三步:投放魚花
1、選購優質的魚花
(1)、選種質優良、純正的種苗:①水花的母本最好不用“毛毛魚”;②如果是全雄苗,父本超雄公最好選用純系的雄魚,或者知名公司的優質雄公,以確保子代種質的優良及雄率達99%以上;③若是雜交花,則要選取三至四冬齡上,個體1-2公斤的瓦氏公魚;④若是普通花,切忌近親繁殖。
(2)、三種黃顙魚苗種的選擇(以后的篇幅詳細介紹)
(3)、魚花的體質健康、無傷殘,活力好;
(4)、魚花數量的虛實度----找有口碑、有信譽的苗場。
(5)、魚花的下塘的規格:水花孵出后三天,11萬-15萬尾/斤(規格為每克魚250-280尾),魚苗開始爬墻已近與開口,處于混合營養期,不老不嫩,正適合下塘。若需空運到外地,則280-350尾/克規格最好(到達目的地下塘正好1克250尾)。太嫩或太老(1克200尾以下)的水花開花成活率都比較低尤其老花,下塘后基本上剩不了多少。注意“老花”和“新花”的區別:“老花”,即孵化出苗后卵黃吸收完后無外源營養供給的饑餓型水花。1克小于200尾?!皦鸦ā眲t是吸收完卵黃后及時吸收到外源營養而長得強壯的水花,1克也少于200尾,這種“壯花”不列入“老花”行列水花運輸可用生氧桶帶水運輸,一個100公斤桶一般可裝運50萬水花;也可用尼龍袋(魚花袋)充氧運輸。運輸工具可用汽車、火車或飛機空運,一般要求充氧后運輸至下塘時間不超過24小時。
2、運輸護理
魚花的打包運輸,使用“苗種浸泡劑”+“潑灑姜”混合液。
3、防應激
魚花下塘前,用“元康”+“潑灑姜”,既能抗應激也能促進魚花開口
4、適時下塘、適溫下塘
(1)、魚花下塘時的水質、公害、藻菌的管控;
(2)、試水:清塘消毒藥物都存有一定的毒性,對敵害生物和病原力有一定的殺傷力,但如果使用比例不當、方法不對,那么會對魚類也造成傷害,所以在消毒后要多開增氧機,放苗前要先放幾尾魚蝦來試水,確定安全后再大量放養。
(3)、開花的水深不宜太深,以1M-1.3M為宜;
(4)、最佳下苗時間:一般早上或者傍晚;注意天氣、氣候的變化影響;下花前一天開好增氧機;
(5)、適溫下塘:到達目的地下塘前,要量一下魚花運輸袋內的水溫,及待放苗的水體的溫差,若溫差超過2℃,則應將魚塘水加進運花桶中,將水溫控制不超2℃;如運水花是用氧氣袋,則打開氧氣袋前將袋(連苗)放進塘水中浸泡20-30分鐘,然后放苗下塘,以防水花出現應激反應??稍诎哆叿胖靡恍┎荻?,為魚苗提供躲避場所,也可便于觀察魚苗活動。如水花下塘后短時間內出現反肚、休克或踹動,則屬應激現象,必須及時潑灑應激類藥物,如潑灑姜、三寶高穩C等,同時加強沖水與增氧。經過搶救,水花會很快恢復正常。
第四步:標粗養殖管理
遵循上述三步,魚花下塘的成活率就有8-9成。魚花下塘后的標粗工作又是如何開展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