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黃鱔養殖池的建造圖
合理建造鱔池。黃鱔的飼養池應選擇在避風向陽、靠近水源的地方建造,可在房前屋后的空地、土坑、水溝邊及田邊地角等處建小池塘。鱔池的面積一般以50平方— 100平方米 為宜,對于庭院小規模養殖,每口池以 10平方米 左右為宜。池深1—1.5米 ,可用水泥、條石、磚塊和三合土等材料建造,最后一定要用水泥勾縫。池壁頂部要用磚塊做成“T”字型,池坎頂部應高出水面 30厘米 以上,進、排水管和溢水管必須用鐵絲網牢固封閉,嚴防黃鱔外逃。池子建好后,池內放入 30厘米 厚的泥土,再投入石塊、磚頭,以便黃鱔打洞穴居。泥面保留 10厘米 左右的水層,以便黃鱔穴居時頭伸出洞口觀察覓食或呼吸。最后,在池面上栽些水生植物,如茭白、慈菇、水浮蓮等,但要求其所占水面在一半以下。
2. 黃鱔養殖池的建造圖片
50平米水池能養200—500斤黃鱔。
一般水泥池養殖黃鱔,以每平方米放養鱔苗4-10斤為好。鱔魚的放養密度根據鱔苗規模大小、飼養管理條件及飼料來源的多少等因素決定。一般在小型魚池中養黃鱔,以每平方米放養鱔苗4—10斤為好。
3. 黃鱔養殖技術和池子的建造
池塘的建設地點:鱔魚池塘可以建設在不適合養殖別的魚類的廢棄水源處。
池塘的大?。吼B殖鱔魚的池塘形狀可以選擇長方形、方形、圓形或者橢圓形。小型池塘2-3平方米、大型池塘20-100平方米。
池塘結構:可以選擇磚池或者土池。磚池要用磚來砌,用水泥勾縫。土池可以在土質比較堅硬的地方挖出,然后在周圍打埂即可。
4. 養殖一畝黃鱔建池設計
黃鱔養殖池的建造技術:
一、黃鱔池建設地點的選擇
一些不宜養殖其他魚類的廢棄水體都可以利用,也可在不宜種植作物的水坑、水塘內進行飼養,也有在種植茭白、蓮、菱的水體中放養黃鱔的。
家許養殖黃鱔池宜在住宅附近,選擇向陽通風,有水源的地方建池養殖,要做到冬天能保暖,夏天較陰涼,水源充足,水質清潔。
二、鱔池的形狀和大小
黃鱔池的形狀可與美化環境結合起來設計,長方形、方形、圓形、橢圓形鱔池均可,目前采用得較多的是長方形鱔池。
池的大小根據養殖規模而定,小池2~3平方米,大池20~100平方米以上。 家庭養鱔池的面積不宜過大。就單個池而言,一般10~15平方米為宜。池水深度一般為0.7~1米,深些更好。
三、養鱔池的結構有磚池和土池兩種
1、磚池??山ǔ傻厣铣?、地下池或地中池。池壁用磚或石頭砌成。 用水泥溝縫,池底可用石塊、黃沙或三合土鋪成,必須夯實。無論是池壁或池底都不能留孔隙,以免黃鱔尾巴鉤墻外逃。池底要有水位差,在距離池底40厘米處的池壁上開一出水孔,用鐵絲網罩住,平時將孔堵上,大雨時作排水用。池建成后, 先灌水沖洗 浸泡數天,然后再排干水, 在池底鋪上一層含有機質較多的粘土或用河泥和青草漚制的土,飼養前灌上清水,水深10厘米左右即可。
2、土池。應選擇在排灌條件好,土質較堅硬的地方挖池, 把挖出的土在周圍打埂,埂高40~60厘米,池寬60~80厘米,埂堤要分層夯實,以防池埂松軟黃鱔打洞逃跑。土池適宜大規模養殖。
另外,開展大面積工廠化養鱔,也有建造水泥池養殖的,并造自流換水池。家庭養鱔也可用大砂缸。
四、模擬黃鱔生長的生態環境。
在池的底部先鋪上10厘米的左右的秸稈,再在秸稈的上面放上20厘米左右厚的亂磚、右塊等,人為的造成一些洞穴,讓黃鱔安居穴中。池中還可適當種植一些水生植物,如蒿草、水浮蓮、水葫蘆等,作為黃鱔潛伏、遮擋部分陽光用,以改善池子環境,降低池中水溫,以利黃鱔生長。
5. 黃鱔養殖池的建造圖集
鱔魚養殖場要建水泥池深度50公分左右,每個池的長度,寬度30米到50米,池是放一層瘀泥,再種上水生植物,放20公分水就行了。
6. 黃鱔養殖土池的建造圖
水泥池養鱔的優點主要表現在:①換水清淤徹底,水體保質期長;②潑灑藥液無死角,防治疾病效果好;③水泥池的水溫在低溫季節往往比土池高,利于延長黃鱔的采食期,從而同期采食量更大,生長更快;④使用期長,一次建池,可使用十多年甚至幾十年;⑤容易觀察,捕撈等操作勞動強度小。
其缺點是:建池投資較大;對溫度的緩沖能力小于泥土池。
夏季須采用局部遮蔭等措施才能將池水控制在安全范圍內。
7. 水池養殖黃鱔技術
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
1 .隱蔽的棲息介質。①便于黃鱔自由活動、“立柱”出水呼吸和自由攝食;
②營造和保持適宜的溫度條件;
③陰暗避光,不受外界干擾;
④可以分散群體密度。另外,有土養殖時采用埂溝相間式較為理想;無土網箱養殖時,繁密的水草必須充滿全網箱。
2 .水環境。主要包括水溫、水深和水質三個方面。①水溫??焖兖B鱔應盡可能保持水溫在21 ~28 ℃之間;
②水深。黃鱔養殖水體不宜太深。實踐證明,鱔池適宜水深在5 - 20 厘米不等。但也可培植大量人工水草,支撐黃鱔身體在深水池或無土網箱中正常生活和快速生長;
③水質。黃鱔適宜在無污染、溶氧豐富的水體棲息生長,一般透明度為25~40 厘米,pH 值為65 ~75 ,溶氧大于5 毫克/升;
④氣溫。近水面的氣溫不宜超過28 ℃,否則會影響黃鱔的正常呼吸。解決的方法是大量種植水草和搭遮蔭棚。
科學放養
1 .選擇優質苗種??焖兖B鱔應選擇體色深黃有大黑斑、無病無傷、敏感、爭逃力強的種類。
2 .合理密養。常規養殖,每平方米放養規格約50 克的個體,密度為2 千克左右最為合理。同時,池埂多(如埂溝式鱔池)、水草多、換水方便、排污徹底的鱔池放養密度可增大;相反則應減少。黃鱔規格大、放養總重可增加;規格小,放養總量應減少。有養殖經驗的放養密度大;無經驗者放養密度小。
3 .大小分級分池。大小鱔同池或同網箱混養,整體增重倍數低,即整體生長速度慢,效益差。一般收購的“統貨”,至少要分三個以上的等級飼養,分的等級越多,越利于養殖和整體快速增重。
4 .適時分養。隨著養殖生長,同池或同網箱中黃鱔個體出現大小差異,而且懸殊不斷加大。當大小個體相差15 倍以上時,小個體即開始不敢與大個體爭食而導致營養缺乏,生長速度減緩,消瘦衰竭至發病,最后死亡。因此,在養殖過程中要注意觀察,有條件的要及時分養。
投喂質優量足的餌料
1 .餌料品種。人工養鱔投喂的餌料可分為三大類,即活餌、鮮餌和配合餌料。就人工養殖的生長速度來說,在活餌中,投喂蛆闖、蠅蛆生長速度最快;在鮮餌中,投喂動物肝臟生長速度最快;在配合餌料中,因配制成分和加工技術不同而生長速度各異。
2 .餌料加工。投喂黃鱔的帶硬殼和大塊的鮮餌必須先加工:螺殼要敲碎,蚌殼要剖開并將肉切碎,鮮魚畜禽內臟要切碎至黃鱔張口即可吞人的大小。鮮料也可用絞肉機絞碎成糊狀,與其他料拌合加工成混合餌料投喂。粉狀配合餌料或自配混合料,可用機械或手工加工成條狀或顆粒狀投喂。
3 .投喂方法。黃鱔馴喂到正常吃食后,每日投餌1 ~2 次,水溫18 ℃以下,每日投餌一次;水溫21 - 28 ℃,每日上午和傍晚各投餌一次。一般日投鮮餌量為鱔總量的3 % ~ 10% ,配合料為2 %~5 %。鮮料以在1 小時、配合料以在半小時內吃完為度。
以防為主消除病蟲害
1 .樹立防重于治的思想觀念,把每項預防措施落到實處。因黃鱔一旦發病,較難治愈甚至死亡,即使能控制病情,也會影響正常生長。
2 .采取綜合措施,控制和消滅病原體,切斷傳播途徑。①科學建場:選擇水源好、光照充足、背風向陽、環境安靜、不旱不澇的養鱔場。外部環境和鱔池本身進排水各自獨立、進水流暢、排污徹底,鱔池大小、布局、深度、數量及其他生產管理設施等“內部”條件配套;
②搞好放養前鱔池的清污和消毒;
③引用無病無害水源;
④苗種、餌料、工具消毒;
⑤定期投喂藥餌和消毒水體。
3 .盡量不用刺激性大的藥物。如使用漂白粉、甲醛等刺激性藥物在短期內會影響黃鱔的正常吃食,延緩黃鱔生長時間,故應盡可能尋找替代藥物。
人工繁殖及苗種培育技術
1、催情產卵:當水溫達到 25-28攝氏度時,采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溶液注射催產,每尾雌鱔注射400-500個國際單位(IV),雄鱔減半,注射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效果較好,且效應時間較短。親鱔注射藥物后,雌、雄親鱔按 2:1或 3:1的比例配,放入產卵池內經45-50小時可自產或擠出卵粒,人工授精時通常先采雌鱔的卵(擠卵或剖腹取卵),再解剖雄鱔取出精液,采用干法授精。
2、孵化管理:孵化最適水溫為 22-28攝氏度,在最適范圍內,溫度越高,孵化率越高,一般在 25攝氏度時,需經 150小時(7-8天)左右孵出。剛孵出的鱔苗,全長為 12-20mm,鱔苗孵出后 3-4天,即可放育苗池中專門培育,此時兩者水溫的溫差不宜超過 3-5攝氏度。
8. 養黃鱔池塘怎么建
1、池塘條件
養殖黃鱔的池塘,應具備靠近水源、水質清新、無污染源等特點,若是交通便利、具有獨立的進、排水系統的池塘則更佳。網箱養鱔,池塘建議東西向、呈長方形、避風向陽,面積以10×667㎡為宜,坡比為1:2.5~3,池底平坦,水深為1.5~2.0m。
2、鱔種放養
放養規格為25g∕尾左右,放養密度為1.5㎏/㎡,放養時間在5月中下旬。鱔種投放前用3%~4%的食鹽水浸浴10分鐘,在浸浴過程中,再次剔除受傷,體質衰弱的鱔種,并進行大小分級。另外,同一網箱中放養的規格應一致,以避免因攝食能力不同而導致生長的差異而相互殘殺。
3、飼料投喂
鱔種入箱前3天不投喂,從第4天開始投喂,用過濾過的魚漿水浸泡的黃鱔專用配合飼料。根據吃食強度逐步減少魚漿水的加入量直到完全不用。通常5~7天內可誘導黃鱔正常攝食配合飼料。黃鱔正常攝食配合料時,飼料投喂在水草上,每只網箱固定在3~4個位置,開始每天投喂1次,于傍晚5:00~6:00時投喂。10天后投喂時間改在清晨6:00和傍晚7:00各投喂1次。日投飼量為鱔魚體重的2%~4%,具體投喂量應根據天氣、水溫、水質、黃鱔的活動情況靈活掌握,通常以投喂2小時后吃完為宜。
4、日常管理
應根據水質變化情況及時換水,一般每10~15天換水1次,每次換水量占池塘總水量的1/3,保持池水清新。網箱因質量或老鼠等敵害破壞,可能引起破箱,因此應堅持定期檢查網箱有無破損。平時除定期滅鼠外,還可根據黃鱔吃食情況,判斷是否破箱。遇到陰雨天要注意池塘水位變化,防止池水上漲或水花生生長過旺長出箱外發生逃逸現象。
9. 黃鱔養殖池的建造明細圖
合理建造鱔池。黃鱔的飼養池應選擇在避風向陽、靠近水源的地方建造,可在房前屋后的空地、土坑、水溝邊及田邊地角等處建小池塘。鱔池的面積一般以50平方— 100平方米 為宜,對于庭院小規模養殖,每口池以 10平方米 左右為宜。池深1—1.5米 ,可用水泥、條石、磚塊和三合土等材料建造,最后一定要用水泥勾縫。池壁頂部要用磚塊做成“T”字型,池坎頂部應高出水面 30厘米 以上,進、排水管和溢水管必須用鐵絲網牢固封閉,嚴防黃鱔外逃。池子建好后,池內放入 30厘米 厚的泥土,再投入石塊、磚頭,以便黃鱔打洞穴居。泥面保留 10厘米 左右的水層,以便黃鱔穴居時頭伸出洞口觀察覓食或呼吸。最后,在池面上栽些水生植物,如茭白、慈菇、水浮蓮等,但要求其所占水面在一半以下。